这是一番由沟通课引发的思考。偶然间听到了广播中出现了教养一词,班主任见缝插针将教养一词当做了沟通课的话题,掀起了议论的热潮。
常听母亲与奶奶将“教养”挂在嘴边,她们告诉我教养是吃饭不言,睡觉不语,夹菜只能夹离自己近的一侧而且不能乱翻,吃饭前要等老一辈先动筷子,吃完后要让老一辈慢用并将自己的碗筷收拾进厨房……那时,我对教养的了解是片面的。
古人云:“仁者,其言也讱”,教养的入门在于语言谨慎,防止祸从口。一个有教养的人一定会说话,长于说话,他们总是三思而后语,他们长于利用巧妙的语言表达自己。但教养绝不是圆滑,用谎话获得的尊重定不会长久,它们转瞬即逝。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”是关于教养更为深刻的了解。见到贤德的人,心生赞赏,发现贤士的优点并内化于心;见到不贤德的人,能够冷静而冷静地分析自己的缺乏,而不是捧腹大笑,这便是教养。
我以为“出门如见大宾,使民如承大祭”仍是教养。虽然这应放在古代的君王的立场上,但这句话相同适用于今天。出门前,提早整理好自己,换上洁净的衣服,将头发梳理整齐,抬头挺胸地走出门,这便是将教养外化于行。
从另一个意义上讲,教养也是自我维护的一种方法。正所谓“公则不侮,宽则得众”,教养是恭以待人,宽而为人。有教养,先要恭敬别人、老一辈等,说得通俗一点,便是要有礼貌,尊重别人,见到熟人要打招呼,撞到别人要说对不住……
为什么说“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”?由于一个真实有教养的人,能够客观地看待事物,而不是一味的跟风。
教养是……同学们还在剧烈的讨论着。
我想我应该是明白了,其实教养是一个很虚幻的词,你抓不着也摸不到。但只需你用心感受,其实教养就在咱们身边。随手拾起地上的废物,不横穿马路,恪守交通规则,不插队不扰乱社会秩序……这些都是教养,它往往不会那么大,也许它很小。